最新消息

2020/04/06
文章分享
防疫期間 待在家裏也可能也會損免疫力

隨着流感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流行,許多人開始注重戴口罩及洗手的習慣,也很關心如何提升免疫力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,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,除了維持規律生活及運動習慣外,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。

PM2.5、甲醛是埋伏家中的隱形殺手

優活健康報道: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,引起大衆對於羣聚感染的恐慌,因此待在家的時間比平常多。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,包含內在免疫力,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;此外,是結構性免疫力,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,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;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,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,造成氣道反覆發炎,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。

我們常認爲家中的空氣十分潔淨,其實不然,室內空氣中充滿各式污染物,若不注意,忽略環境免疫力的調控關鍵,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更勝室外。除了病毒和細菌,懸浮微粒、揮發性有機物( VOCs)等有害污染物會進入我們的氣管、肺部,進而破壞呼吸道黏膜,甚至影響免疫系統,不僅增加病毒及相關病原體侵入的風險,更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機率,甚至癌症都可能找上門。

廣義的空氣污染包括戶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。戶外空氣污染容易被量測,因此受到重視。不過對大多人來說,一天有近90%的時間都待在室內,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,比想像中更嚴重。

香水、香氛蠟燭也會產生污染源

周百謙醫師解釋,空氣污染包含細懸浮微粒、揮發性有機物、有毒氣體、生物性污染物等。揮發性有機物(VOCs)無所不在,在室外,VOC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燃料和交通運輸所產生。室內來源除了吸菸、烹調等燃燒行爲外,已被WHO證實爲一級致癌物的甲醛,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、傢俱、黏着劑,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,且可持續釋放3-15年。隨着吸進的甲醛越多,對於呼吸道刺激症狀會愈趨嚴重。

其他揮發性有機物也會透過日常的生活行爲產生,從清潔劑、芳香劑或殺蟲劑,到香水、香氛蠟燭等都會釋放有害的污染源。這些污染源刺激皮膚和呼吸道,增加室內空氣污染風險、持續累積的結果造成環境健康品質下降。

懸浮微粒則涵蓋非常廣,不同大小、地區的細懸浮微粒,可能因化學特性不同,對身體造成不同影響。綜觀而言,PM10因粒子較大,會被鼻腔捕捉,但一般常提到的PM2.5,粒子非常小會進入肺泡,進而影響呼吸道健康。其餘像是一氧化碳、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,以及寵物的毛髮、寢具中的塵蟎、牆壁及夾板中的黴菌等生物污染,皆會隨着不同特性,引發人體過敏、呼吸道慢性發炎等問題。

長期吸入污染物 恐失智、血液凝結功能異常

周百謙醫師表示,空氣污染已被證明會造成表皮細胞的缺損,降低身體對於病毒第一線的免疫防禦能力,使身體更難抵禦疾病攻擊。像甲醛濃度超過0.1ppm時,即會傷害眼睛與黏膜細胞。長期吸入PM2.5、甲醛等污染物,隨着組織累積的濃度愈高,可能導致失智、細胞損傷、血液凝結功能等異常,甚至多種癌症。

而臺灣高溫潮溼的氣候,更是黴菌和塵蟎孳生的最佳環境。除了易引起過敏、皮膚炎等問題外,臺中榮總研究發現,在某些黴菌高盛行率的區域,民衆會有肺部浸潤的狀況。此現象會使人體降低身體對細菌、病毒的防禦力,呼吸道、肺部更容易受外在病原體感染。

很多人以爲只要緊閉門窗就能避免戶外空氣污染進入室內,細懸浮微粒的粒子很小,可以經由縫隙進入室內,建議家中可使用空氣清淨機過濾室內空氣,空氣清淨機分爲主動式和被動式。被動式淨化是透過風壓將空氣送入空氣清淨機,藉由濾心去除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、揮發性有機物、有毒氣體等;主動式淨化則是將淨化離子釋放到空氣中達到淨化效果。

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香水、指甲油、髮膠、蠟燭等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源。如果經常鼻塞、口乾舌燥,胸悶胸痛,就要好好檢視空氣品質,創造一個空氣流動,適當溫控,有效過濾的循環性環境,提升環境免疫力。

維持飲食均衡 不要只吃免疫食物

周百謙醫師提醒,要維持良好免疫力,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,不要刻意吃某種食物,蛋白質、胺基酸、脂質、醣類、礦物質、維生素都必須兼顧,降低系統性發炎,維護代謝平衡,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功能。同時養成規律作息及運動習慣,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,纔可以從裏到外,有效提升免疫力。


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soundofhope.org/post/355576?lang=b5 (希望之聲-防疫期間 呆在家裏也可能也會損免疫力)

關鍵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