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2019/09/16
文章分享
空污不只讓你胖!國衛院研究首證實:長期暴露PM2.5年長者肌肉量減少
記者洪巧藍/台北報導

空污對人體健康影響遍及全身,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追蹤研究在國際間首度證實,長期暴露PM2.5會造成老年人整體肌肉量減少,嚴重恐怕成為肌少症。

近年來空污議題越來越受重視,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保署合作進行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」,其中一項針對易感族群老年人進行PM2.5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,以台灣本島5家醫院並分成高濃度(高雄市立小港醫院、嘉義大林慈濟醫院)、中濃度(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、新北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)以及低濃度(花蓮慈濟醫院)組進行分析,探討對老人世代的健康效應變化影響。

研究分析104-106年長期追蹤PM2.5暴露濃度對老人世代健康效應發現,長期PM2.5暴露增加每立方公尺1微克會顯著改變年度間體組成,包含肌肉量下降0.2%,脂肪量增加0.28%;肌肉減少的部份主要作用於非負重的上肢與軀幹,對於下肢作用不明顯,對於脂肪量的增加則於全身各部位皆有顯著影響。

負責收案台北地區研究的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受訪表示,由於空氣污染當中很多物質會造成身體全身發炎,另長期持續吸收過氧化物也會抑制肌肉細胞生成,促進細胞老化代謝增加,長期來說就可能讓整體肌肉減少,嚴重時恐怕成為肌少症。

台大醫學系教授、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郭育良則提到,空氣污染雖可能使肌肉減少、脂肪增加,但如果本身有運動習慣,相關效益就會減少,所以年長者要預防肌肉量減少,運動習慣很重要。

此外,研究團隊配合全國出生資料檔分析發現,孕婦在懷孕3至8週間暴露於較高濃度的PM2.5,與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機率增加呈現顯著的相關性,效應較明顯的疾病包含胎兒心房中隔缺損、肺動脈瓣阻塞以及心內膜墊缺損。

郭育良推估,懷孕3至8週是胎兒心臟血管發育關鍵時期,若PM2.5從孕婦肺部進入心血管,可能受到經過血循環,透過胎盤影響胎兒。

研究建議政府應採階段性目標,先將PM2.5濃度降至我國標準的年每平均立方公尺15微克、日平均每立方公尺35微克,之後再進一步降至年平均每立方公尺10微克、日平均每立方公尺25微克的世界衛生組織(WHO)標準。

李岡遠也建議,民眾出門前應該參考空氣品質監測,如果有出現警示應該避免出門,若出門也建議配戴口罩,以搭車為主要交通選項,避免騎車、跑步。

空氣污染對人體影響全面,國衛院研究發現長期暴露 PM2.5 會造成老人骨骼肌肉量下降與體脂肪量上升,資料照。(圖/記者周宸亘攝)